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5
0
佛心分享-讓我升級的那些書

【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】私心大分享系列 第 25

【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】 Day25 你的職涯 KPI 到底是什麼?從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》看懂工作的真正價值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0915/20124462BBswP5YvrZ.png

Day 25 你的職涯 KPI 到底是什麼?從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》看懂工作的真正價值

你是否也掉進了「好工作」的陷阱?

在我們工程師的世界裡,有一條看似清晰的康莊大道:進大公司、拿高薪水、掛上資深或架構師的頭銜。
埋首鑽研演算法、學習最新框架,為的就是在履歷上多加一行閃亮的勳章,換取下一次談判桌上更高的包裹。

我身邊有位朋友,就是這條路上的佼佼者。
他進了人人稱羨的科技大公司,享受著免費午餐、健身房,以及讓同齡人望塵莫及的薪水。

但半年後,我們約吃飯,他卻眉頭深鎖。

「我每天都在做一顆小小的螺絲釘,改一個按鈕顏色、調一個 API 參數、做 paper。感覺不到任何成就感,只是在等發薪日跟分紅。」

他擁有了一份「好工作」所有的外在條件,卻失去了工作的「靈魂」。
他發現,自己每天上班的動力,竟然是「不想被扣錢」,而不是「想創造價值」。

這個困境,正是哈佛商學院傳奇教授克雷頓.克里斯汀生 (Clayton M. Christensen) 在他最後的著作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:哈佛管理大師的人生經營學 中,試圖為我們解開人生難題。

這本書不是教人如何升遷,而是教你如何為自己的職涯找到一個不會後悔的「最終指標」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9/20124462kCw5c8iXMT.png

別用「薪水」這個指標,來衡量你的「快樂」

克里斯汀生教授借用了管理學大師赫茲伯格 (Frederick Herzberg) 的「雙因子理論」,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對工作的普遍誤解。

他把影響工作的因素分為兩類:

  1. 保健因子 (Hygiene Factors):薪資、福利、工作環境、公司地位、人際關係。

  2. 動機因子 (Motivators):成就感、受肯定、工作本身、責任、成長。

這理論最顛覆的地方在於:保健因子的滿足,並不會讓你熱愛工作,只會讓你「不討厭」工作。

這就像寫程式。

一個沒有 Bug、跑得順暢的程式,是「基本要求」。
你不會因為程式「沒出錯」而感到興奮不已。

但是,如果程式充滿了 Bug、處處是坑,你會感到極度痛苦和厭煩。

薪水、福利、辦公室零食,就是職涯裡的「保健因子」。

它們能防止你對工作產生不滿,但它們本身無法提供長期的、深刻的滿足感。
你不會因為公司多了幾款新飲料,就對解決一個複雜的技術難題充滿熱情。

真正讓你早上願意起床、投入工作的,是「動機因子」。

那種攻克難關後的成就感、看見自己的程式碼為使用者帶來價值、指導新手並看著他成長、被賦予重任的感覺... 這些才是驅動我們前進的引擎。

你是否為了「保健因子」,犧牲了「動機因子」?

我們最大的悲劇,就是用「保健因子」的標準,去選擇那些缺乏「動機因子」的工作。

我們為了 10% 的薪資漲幅,跳槽到一間文化沉悶、技術停滯的公司。

我們為了「大廠光環」,去做一份自己毫無興趣的維護工作。

一開始,高薪和福利會帶來短暫的快樂。
但很快地,當這些保健因子變成理所當然時,動機因子的匱乏感就會浮現,讓我們陷入前面提到我朋友那樣的「空虛」狀態。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9/20124462eaGAus320A.png

我的實踐:建立「個人職涯儀表板」

讀完這本書後,我為自己建立了一份 Notion 表格,用來評估任何工作機會。
我不再只看薪水,而是把「保健因子」和「動機因子」分開打分。

評估項目 分數 (1-10) 備註
保健因子 (滿足基本門檻即可)
薪資福利 8 符合市場行情,生活無虞
工作地點/遠端 9 通勤時間短,彈性高
團隊氛圍 7 同事友善,溝通順暢
動機因子 (這才是決策的關鍵)
學習與成長 9 有機會接觸新技術,挑戰高
工作影響力 8 能直接看到產品對用戶的價值
自主性與責任 9 能主導專案的技術決策
成就感 8 能解決複雜且有意義的問題

這個簡單的儀表板,幫助我在做職涯選擇時保持清醒,避免被短期誘惑(高薪)綁架,而忽略了真正能讓我長期投入的熱情所在。

動機因子與評估標準

動機因子(Motivators)是與工作本身的「內容」和「內在」價值有關,能帶來積極的滿足感和內在激勵,可以透過提問和觀察來評估。

1. 動機因子與評估總覽

動機因子 具體涵義 如何評估?(針對公司或任務)
成就感 (Achievement) 順利完成有意義的、困難的任務後,所獲得的滿足感。 任務: 專案是否有明確的、可衡量的終極目標?這個目標是否能實際解決使用者或公司的痛點
受肯定 (Recognition) 工作成果被主管、同事或使用者認可與重視。 公司: 團隊或公司是否有定期的成果展示、表揚機制?主管是否會給予具體非金錢的正面回饋?
工作本身 (The Work Itself) 工作內容本身就令人感興趣、充滿樂趣或意義。 任務: 專案技術棧是你想學感興趣的嗎?你是否能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如何影響產品或用戶?
責任 (Responsibility) 被授予自主權,能主導決策、獨立完成任務。 任務: 你在這份工作中是「執行者」還是「決策者」?你是否有權力設計或選擇技術方案?
成長與晉升 (Growth & Advancement) 獲得新的知識、技能,以及在組織內向上或橫向發展的機會。 公司成長性: 這是評估成長機會的關鍵。

2. 評估重點一:公司成長性 (Growth & Advancement)

公司成長性與個人成長機會是高度正相關的。
一家快速成長的公司,通常有更多新專案、新職位和內部機會,確保你的成長因子持續得分。

評估面向 提問/觀察重點
業務成長速度 過去一年用戶或營收成長多少?產品線是擴張還是維持?(成長緩慢的公司,職位容易僵化)
技術擴展度 公司是否正在採用或探索新技術?有沒有需要建立新系統而非單純維護舊系統的任務?
人員擴編計畫 團隊未來一年的 headcount 趨勢如何?是大量招募資淺人員(代表需要資深帶領),還是只補流失的人?
內部分享文化 公司內部是否有定期的技術分享會、讀書會?是否有預算支持你參加外部課程或會議?

3. 評估重點二:任務挑戰性 (Achievement & Work Itself)

挑戰性指的是「解決問題的複雜性與意義」,決定了你是否能獲得成就感。

評估面向 提問/觀察重點
問題複雜度 任務是重複性的工作(如改 UI 顏色、調 API 參數),還是需要系統性思考(如優化架構、設計高可用性系統)?
自主性高低 你拿到任務時,是拿到詳細規格書照著做,還是拿到開放性問題(e.g.,「如何提升 20% 性能」),需要你主導解決方案?
潛在影響力 專案完成後,能為多少使用者多少部門帶來效率提升或價值?影響力越大,成就感越高。
技術創新度 任務是否允許或鼓勵你嘗試新的設計模式新的工具新的演算法

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upload/images/20251009/20124462qAxeQF3xFN.png

總結:先求不討厭,再求真心愛

克里斯汀生教授用生命最後的智慧提醒我們:人生太短,不值得浪費在一份只是「不討厭」的工作上。

在你下一次考慮換工作,或評估自己目前的職涯狀態時,試著問自己這幾個問題:

  1. 這份工作吸引我的,主要是保健因子還是動機因子?

  2. 我是在「賺錢」,還是在「賺取成就感」?

  3. 如果拿掉薪水這個因素,我還願意做這份工作嗎?

找到一份保健因子達標、動機因子爆表的工作,是我們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。

明天,我們來聊聊書中更深刻的第二個問題:當你用盡全力優化職涯時,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專案——家庭與人際關係,是否正悄悄地累積著無法償還的「技術債」?

#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#職涯規劃 #工作價值 #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#吳桑泥的升級書單


上一篇
【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】Day 24 重構你的日常:用《原子習慣》四法則,打造自動執行的升級腳本
下一篇
【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】Day 26 你的時間,該部署在哪裡?從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》看人生最重要的資源分配
系列文
【吳桑泥的淬鍊升級書單】私心大分享26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1 則留言

0
casper2048
iT邦新手 4 級 ‧ 2025-10-09 13:51:13

團隊氛圍我會排在9分最高分,因為如果氛圍不好
其他在高分工作久了心也會累,其他因素都會受到影響

Sunny.Cat iT邦新手 1 級 ‧ 2025-10-09 14:07:32 檢舉

真的,我完全認同/images/emoticon/emoticon13.gif

我要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